陈阳几人走到了摊子前面,宋青云目光看向了旁边的瓷壶,这只瓷壶带有提梁,腹部印有花卉纹装饰,施青釉,釉色古朴典雅,相当美观,可有一点,此壶是壶嘴、壶盖和提梁整体烧制成的,没有盖子,这是一件魔壶!
魔壶又叫倒流壶,在耀州瓷辉煌的历史上,有一件经典之作流传至今,由于造型奇特,使用方法诡异,就是耀州瓷代表作之一的倒流壶。
倒流壶的外形与我们平常所见的酒壶、茶壶大不相同,除了没有壶盖以外,壶身圆鼓,造型复杂。倒流壶最特别之处在于没有可掀起的壶盖,根本无法打开,并且找不到进水口,让人无从下手。
它与普通壶不一样,普通的壶,其口在上,但这壶的开口却是在底部,设计相当巧妙。倒流壶
壶身内部其实不是整个都空的,而是分为两部分,这两部分对称,中间是通道即壶口,类似一个“m”形。
使用的时候需要先将壶倒过来,从这个壶底小口加满水,然后翻转过来。
神奇之处在于,翻转之后,水并不会从注水口流出。至于沏茶倒水则与普通茶壶相似,只要壶身稍微向前倾斜,水就会从狮口壶嘴流出。
其实道理很简单,就是使用了简单的物理学连通器原理。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,且液体不流动时,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。
这种壶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倒流壶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,后来还可以被做成具有多个内胆的,可以从一只壶内倒出不同液体的形式。由此看来,早在一千多年前,我们的老祖先们不但已经了解这个原理,而且还会运用了。
想要烧制这种全瓷制的倒流壶,即便使用现代工艺及设备也非常复杂,在古代更是有极高的难度。
首先复杂的造型要纯手工制作,又细又长的壶梁既要美观,又要结实,对成型和烧成工序要求都非常高。
至于内部的瓷质管件结构,因为倒流壶没有可以打开的盖子,是近乎全封闭的状态,所以不可能一次成型。
据后世资料显示,倒流壶要分三次,组装烧制而成,无论是成型、干燥、搬运、烧成工序中,但凡中间有一道工序出问题,整只壶就前功尽弃,老祖先的智慧呀!
陈阳蹲在地上,手里拿着倒流壶看着,眼前这件倒流壶,看釉色及其工艺,应该是明代龙泉窑烧制的,就算是明代龙泉窑烧制,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物件。
“小伙子,这壶看不懂吧?”摊主是一位大爷,看着陈阳一脸渴望知识的样子,笑着向陈阳问道。
“老板,你这瓷壶有些意思,怎么没有盖呢?”陈阳蹲在地上,顺手拿起瓷壶向摊主问道。
大爷摸摸胡子笑了一下,“这是咱们老祖先的智慧,你翻过来看看。”
陈阳将倒流壶倒过来,看着底部梅花形的注水口,不由乐了。
“大爷,您这壶挺逗呀,这下面怎么还有一个洞呢?”陈阳闭着一眼睛,用另一只眼睛通过洞口向里面看着,“这水要是倒进去,不就漏出来,你这壶坏了吧?”
“哈哈,”大爷摸着胡子笑了起来,之后拿起倒流壶跟陈阳讲了起来,“那要是水都漏出去了,古人还发明它做什么?那不是没事闲的么!”
随后大爷向陈阳说明了倒流壶的道理,只不过说的不明白,反正就是说明了一下,水从底部注入进去,不会漏出来而已。
陈阳听完装模作样点点头,“这挺有意思的,大爷您这壶多少钱?”
大爷摸摸胡子,装着仔细琢磨的样子,“小伙子,我这可是好东西,正儿八经的宋代的。”
说到这里,大爷便不再继续说下去了。陈阳抬头看看大爷,不由笑了一下,京城的古董贩子就是不一样,这是在等着自己呢。
讨价还价的规矩,一个物件拿在手里,看的明白就看,看不明白你可以问货主,比如这件倒流壶,陈阳刚才不就是假装没看明白么,于是向大爷询问。
接下来就是对一个物件年代的认可,现在大爷说是宋代的,如果陈阳认可,两方就算达成共识;如果达不成共识,大爷说宋代的,陈阳则表示不认可,就可以拿价钱说事了,就不要在乎年代了,换句话说,你只要花钱了,你说啥时候的,就是啥时候的,摊主也不会跟你犟了。
“大爷,我看这不到宋,倒像民初龙泉窑的物件,”陈阳将倒流壶放下,拍拍手说道,“这样,您给个价格吧。”
大爷想想伸出一根手指,“一千,这可是看在你年轻,又好学的份上,别人来了,至少这个数!”大爷说完,张开手掌说道。
还五千?这东西要是放在后世还能有人用五千买,这年头一千都不带有人买的。
陈阳摇摇头,随后也伸出一根手指,“一个民国的,也就一百块,我纯属就是好奇,买回去玩。”
大爷听完,用手摸着胡子想了想。这倒流壶是自己一次无意中得到的,根本就没花钱,本来以为是件好玩意,结果半年了,问的人不少,但想买的根本没有。
其实一百块已经不少了,这物件自己拿去为孤品斋的老板,人家才给二十元,现在要不要卖给这小伙子呢。
陈阳看着大爷没说话,拍拍手,站起来示意身边的宋青云和贾老板,准备离开。
“小伙子,一百块你拿着吧,”大爷一指倒流壶说道,“你们年轻人喜欢这稀奇古怪的物件,拿着玩去吧。”
艹,给高了!
不过价说完了,如果现在自己表示不要,那就是在故意捣乱了。一百块捡漏这物件,也算物有所值了。
“师叔,你看着像什么时候的物件?”离开摊位,往前走了一段距离,陈阳将怀中的倒流壶展示给宋青云看着。
古玩街上人来人往,不可能两人过手。宋青云看着陈阳手中的倒流壶的釉色,“我觉得有些像明代龙泉窑的物件,年代到了,就是这物件不行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