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次由于时间关系,我们没有细谈。今天您能多跟我分享一些吗?”王玺的脸上因为严肃而升腾起了凌然的神情。
但是,严睿却踌躇着没有开口。
王玺觉得可能是自己问得太过宽泛,让严睿无从入手,他又补充道:“我的意思是,您上次说,你们考察的民企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上已经是过关的,但是,在做选择时,您还是会倾向外企合作伙伴。
这是不是外企跟民企天生的属性差异,造成了这样的偏好?”
严睿张了张嘴,却依然没有说话。
他皱了皱眉头,略略思索后,认真看向王玺,郑重的表情说明他接下来要说的绝不会是对提问者的敷衍:
“我大致能想到的有两个原因吧。
第一,外企跟民企,大家一定会有固有的认知。从我采购的角度来说,我们看重的是规范和稳定。
上游供应商能保证稳定的高品质供货,才能保证诺利产品的高品质。这在食品行业,尤其重要。
我们在跟民企合作的时候,常常能感受到‘人’的影响因素特别明显。同样的产品换一个人负责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了。
我这么说,并不是说民企就没有制度化、规范化的系统管理。只是这些硬指标都是靠人来执行的。
而民企老板的个人想法很容易左右执行的方向和力度。这个不仅仅存在于最上层的领导,即便是部门、生产线领导也一样。
一旦他们的想法变了,那么即便有规范流程,也可能执行起来完全走样。
我们碰到过合作很好的供应商,就因为换了对接的负责人,产品质量频频出问题。
即便合同有违约赔偿,问题产品可以被退回。但是耽误供货,不仅打乱了我们的生产计划,影响了我们的生产调配,而且,如果耽误了我们给客户交货,对诺利的口碑和信用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”
王玺一边点头,一边认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“人的影响因素”。还在“人”字上画了个圈。
“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。”严睿犹豫了一下,继续说,“我们能跟苏禾合作这么多年。主要还是看重魏巍还有王声的个人影响力。
我最开始接触的就是魏巍。他做事做人都很实在。对产品质量也特别负责。其实人吧,一接触就能知道是不是靠谱。
我当时愿意试着跟魏巍合作,与其说看重苏禾的产品,不如说看重有魏巍在,就不怕产品出问题。
当时我们的固定供应商供货出了问题,想要快速找到能接得上的供应商。魏巍二话没说,天天在我这里盯着,跟我们负责生产的同事搞样品。
后来样品通过了,我们又犹豫没有跟民企合作的经验,怕出状况。他们的老总王声亲自跟我谈了,表了决心:珍惜跟行业领先外企合作的机会,一定保证质量,按时交货。
为了表示诚意,他还放宽了账期。
我的确是被他们的诚意和魄力感动了。
我们能合作这么多年,也是因为魏巍和王声在苏禾很稳定。有他们在,我可以放心说一句,苏禾的供货不会出大问题。
但是,如果苏禾换了老板,我可能就不敢这么有信心了。”
严睿能跟王玺分享这么多,也是因为看到王玺刚刚对诺丽产品的专业分析。跟专业的人是值得多说一些的。
拿苏禾来举例,严睿虽有犹豫:直接说人家要是换了老板就可能不合作有点伤人。
但是,他跟王玺接触的感受一次比一次好,他愿意相信这个小伙子是靠谱的,相信王玺会正面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。
而且,既然是给苏禾分析未来的品牌之路,没有用他的切身体会更贴切的了。
说出真心话、真感受,也算他跟魏巍、王声合作这么多年,作为老朋友最好的回馈了。
“我不知道,我说的这些能不能帮到你。怎么做品牌,我说不上来。只能把我的感受分享给你。”
“非常感谢您能跟我分享这么多。这些的确是合作多年的客户才能感受到的。这对我们后面的工作一定非常有意义。谢谢您。”
王玺微微躬身表达他诚挚的谢意。今天的收获远超他的预想。
“不过,您刚刚说有两个原因。那么第二呢……”
“哦,另一个原因,可能比较个人一些。我们当时跟苏……”严睿话到嘴边突然停下了。
“我们曾经跟一家民企谈过合资……”严睿继续说了下去。
“哦?”王玺挺了挺腰,愿闻其详。
“本来大家合资的意愿都挺强烈的。但是,在谈到控股比例的时候,产生了一些分歧,最后很遗憾没有谈成。”严睿叹了口气,似乎对此至今还耿耿于怀。
“是嘛,那是挺遗憾的。”王玺顺着严睿的意思附和道。
“我遗憾的不是没谈成,而是,其中的人……
也是她让我对民企能不能长期合作有了很大的顾虑……”